大數據時代,大家都非常重視數據的價值,但是從我們實踐的角度看,很多人不知道如何使用數據,因此呢,很多時候數據的只是被淪為一種展示信息的工具。
從實踐角度看,數據還是要跟實際的生產活動發生關聯,才會產生價值。運營商數據如何來使用?如何跟我們的生產活動相關聯起來?
前些年,中國移動把用戶數據與營業廳、呼叫中心結合,讓營業員和外呼人員可以給用戶提出專業化的建議。這極大提升用戶服務的準確性。這是屬于內部應用。
在對外服務上,目前在北京移動推出的司馬大數據平臺中,可以開放部分數據出來給一些企業使用,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嘗試,但是呢,這種嘗試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簡單。
另外還有推出一些大數據相關的一些產品,例如,廣西移動還推出了學校用戶大數據的報告,對用戶進行宏觀的畫像,比如春節,學生主要是去哪里,喜歡到什么地方,以及買他的出行的習慣是什么。
這些數據很多時候是停留在展示層面,并不能夠快速地轉化為實際上的應用,數據在展示這個程度上應該說只是完成第一步。
那么有沒有值得我們借鑒的案例?
實際上,大數據的使用中,身邊有些企業已經用的是非常不錯了,我們看看,BAT為首的阿里巴巴,阿里巴巴的大數據,應用的最精彩。我們以淘寶和螞蟻金服為例,描述一下數據是如何跟生產實際相結合起來的。
第一個呢,由于數據真實與豐富,它可以精準地對每個用戶進行畫像,對用戶的購買行為做精準的判斷。數據開放給賣家后(加工過的數據),賣家可以根據數據,決策是否要開展營銷,以及要采用什么樣的營銷方式,這種方式很具有意義。
第二個案例是螞蟻金服,在數據方面使用更加的巧妙,非常值得借鑒。首先,讓我們印象最深刻的是芝麻系統體系。它綜合用戶各個方面的數據,得出用戶的信用評價。這個信用評價可以作用在相關的業務上,例如用戶的授信額度是多少,是否可以打白條,是否能能夠免押金住宿、夠免押金租車等等。而同時,用戶在免押金入租車等活動的各種行為中,數據反饋會信用系統,為信用提供了二次的信息來源。
用戶通過一系列的行為反向作用在他的信用分上,所以形成了一個非常完善的閉合的機制。所以呢,我們展望芝麻信用在未來對用戶的影響會越來越大。我就特別注意到身邊有很多的朋友,他們特地使用支付寶,原因就在于他認識到了芝麻信用的價值以后,認為用的越多,對他的信用就越有好處。這個大數據的應用,它對用戶來說是有意義的,也可以讓商家和用戶之間建立一種關聯的營銷行為。還可以影響用戶的使用場景。
我們認為,運營商應該在信用這方向上進行深度的挖掘,可以借鑒螞蟻金服的一些思路。
例如,用戶使用手機通信的行為是否能夠產生相關的信用?可以在哪些方面產生二次價值?一個用戶的在網時長、繳費方式、每個月使用的金額等等數據,是否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這個用戶的信用值,而這個信用值反向過來,為運營商提供相關的營銷措施。
例如信用分達到某個數以上,每個月可以贈送若干分鐘通話時長,可以贈送流量。反之呢,如果信用受到損傷,這種贈送的會相應減所以用戶用的越久,他對這個業務的粘性就會越來越強。
其次呢,運營商的這個信用分還可以作為關聯商家的業務參考。運營商可以和連鎖手機店開展緊密的聯合關系,當運營商標記的信用分值達到多少的時候,他可以進行部分金額的分期或進行得到一些優惠,從而刺激用戶的購買手機等的行為,這在關聯業務上會產生正向的循環關系。除了手機,還可以在其他關聯業務上逐漸擴展。
大數據需要轉換成實際價值,這是大數據思考的方向。
。ū疚霓D自:搜狐網)